长期上门回收银元古钱、老物件,收购银元回收袁大头价格表
价格全国各地有差异很大 只做参考 (品相为通货好品价位为中间价)
以下是普品成交价 (单位/元)
袁大头三年 九年 十年 1200-2000
袁大头八年 2000-3000
孙小头开国纪念币 800--1200
23年帆船 1500
22年帆船 6000
鹰洋 450
四川军(汉版)1300
大头中圆 4000
坐洋壹元 320
站洋壹元 1500
34年北洋龙 3000
当天到场上门长期收购袁大头银元光绪元宝,收藏者一定要理性有度地对待古玩,本人建议:凡购价值超过万元的古玩藏品,要与出让方(卖方)签协议,凡价值超过十万元的藏品,更要与对方既签协议,还要通过司法部门公证。要求卖货人对其藏品保真,否则,约定无条件退货。凡涉及到买卖利益关系,只有签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才能利用法律法规来维护自己合法的收藏权益;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上当受骗。本人为什么要在此提出古玩买卖要签约?这是因为我华夏文明传统美德是:助人为乐,行善为本,而当今古玩界一部分人却是背道而驰,有人遇到对方不懂货的情况,他不但不帮助他人说明其年代及价值,反而用“捡漏”或施骗术的手段来算计对方,以得逞为本领、为光荣、为自豪。正因为这个普遍多发现象的存在,本人呼吁广大收藏爱好者,“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明确掏钱购物,签协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本人还认为:古玩界“捡漏”只能说明知识取胜,不能代表道德的进化!!
27可当天到场上门长期收购,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因其重量、成色、含银量非常稳定,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广、影响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因此,袁大头的价格一直颇为可观,少则几百上千,多则可达几百万(关于袁大头价格,决定其市价的主要是年份、版别和品相因素。),因此,伪币仿币也蜂拥而至。那么你手中的袁大头是真是假?价格又是多少?联系我应该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28长期上门回收银元古钱、老物件,袁大头直径一般在38到39毫米,重量在26.4克到27克之间,成色应该是89%的银,纯的可以达到90%银。现在大家手里的稍微偏轻和偏重也都是正常的,毕竟在流通的过程中会有损耗。
袁大头按年号分为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版等。1元面值的袁大头一共只有4个年份,三年、八年、九年和十年。除了这四个,其实还有一个五年的,但它不是1元的面值,而是1角和2角的面值。
长期上门回收银元古钱、老物件,老银元的清洗误区:其实我们也会在网上看到一些清洗银元的方法,有的说要使用醋浸泡、使用橡皮反复擦或者使用牙膏磨,其实,上面的这三种方法是不恰当的。
因为如果用醋浸泡,在溶解锈迹的同时,但也会腐蚀它的底板,反而会使银元受到破坏。如果用橡皮擦,虽然橡皮看上去很软,但是它能使银元上面留下很深的划痕,反而会破坏银元的品相。
说到牙膏,人人都知道,而且每个人都会使用,但是牙膏是一种人工抛光剂,被牙膏清洗过的银元,从表面上看,银元显得非常光亮,但是,牙膏对银元深层的损坏使我们用肉眼不能看到的。因此,上述的三种清洗银元的方法好不要使用了。
31长期上门回收银元古钱、老物件,老银元的清洗方: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清洗银元的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准备一个盛可乐的空罐、一些纯净水,一些明矾(几克就可以),后再准备一支羊毛刷就可以了,以上这些材料,基本上没有什么成本,而且这些材料也非常好找,对于广大银元收藏爱好者来说,都是可以办到的。
,把纯净水放到盛可乐的空罐里面(需要清洗干净),再把需要清洗的银元放到里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水的多少,需要根据银币的锈蚀的程度来决定,然后再用大火煮沸三到十分钟,待温度降低后,再用羊毛刷刷洗一下,这样,那些比较浅的锈迹基本上就会脱落。
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有:
一是看形制是机器冲压还是翻砂,凡是翻砂版均是假币;
二是看文字是否凹凸,风格与当时韵味是否相符,用放大镜一看就一目了然;
三是看齿轮,假币齿轮远不如真币规整,两者一对比特别明显;
四是看颜色,银元应是白色,有包浆、银锈,擦掉即露白,不同的含银量,颜色略有差异,清朝银元含银量高90%,低50%,通常在88%;
五是听声音,真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婉转、柔和,感觉沉稳,而含铜量高的假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全铜镀银的假银元声音短促,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元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假银元声音低哑或为“哑版”;
六是用比重法测试,白银的比重为10.5,低于黄金、白金比重,而铜、锡、锌等其他普通金属的比重,由于假银元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铅、锡、锌等其他金属,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即可辨出真伪。
一、看成色
真银圆的成色一般含银量都在90%左右,达到此含银量的银圆,色泽润白柔和;擦去污锈后,有很强的光泽。而成色底的银圆或假银圆,色泽暗淡并有偏色现象,含红铜的银圆带微红色,含黄铜的银圆带微黄色,含白铜的银圆带微青色,含铅的银圆带灰黑色,含锌的银圆带青灰色。
对不符合银元标准的银元进行成色鉴定。可用硝酸液点试法。先将某个部位擦拭干净或锉一小口,滴上硝酸后,如冒绿沫,其成色不高。观其颜色,成色在92%以上的银元,其颜色基本不变。成色在90%的其颜色为肤黄或呈浅褐色。成色为80%左右,其色泽呈黑褐色。成色为70%左右的,呈淡绿色。成色为50%左右的,则会呈深绿色。
二、听音韵
真银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含铜量高的假银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含铜镀银的假银圆声音尖锐短促,含锌量高的假银圆声音脆而响,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圆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银圆声音低哑或成“哑版”。但要注意因某种原因,一些经火烧、或受盐碱等地理环境所影响的真银元,也会出现音质低哑或成“哑版”现象。这就需要从其他几个方面进行考证。
凡成色高的银元,声音一般较柔和悦耳。不足成色的银元,因含铜量高,声色嘶哑、短促而又浑浊。假银元音长尖高或低闷。听声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银元敲击其边缘,听其声音进行鉴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银元挑出来,再行鉴别。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数量(8至25枚左右)的银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听其碰撞发出的声音,并结合图案、花纹来鉴定。
长期上门回收银元古钱、老物件银元回收、袁大头银元值钱吗,目前,市场常见的“袁大头有民国三年、八年和九年制造的;民国十年制造的“袁大头”存世量较为,为不少集币爱好者所看好,收藏价值非常可观。此枚袁大头虽经历了无穷岁月的洗礼,但是如今保存依然较为完好,包浆老道,其色泽光鲜自然,纹饰深浅适度,边缘线条粗细均匀,间距也疏密一致。人像、发丝、胡须、穗芒等细微之处清晰有度,生动自然,工艺。它是一枚具有很高收藏价值的银元,其未来价值的升值无可。
长期上门回收银元古钱、老物件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北洋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于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壹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
长期上门回收银元古钱、老物件三年袁大头七分像,1914年天津造币总厂铸,袁世凯像为七分脸,后来因为袁世凯本人不满意此币之肖像,未批准发行,故流入市场极希。此币也有普通版和签字版两种
该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字样。这是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的英文缩写。该名洋同志,于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受聘于天津造币总厂任总雕刻师。1919年离职,这期间发行的银元模板,都由他领导雕刻设计完成。包括宣统三年龙洋。宣统三年就是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就成民国元年了,所以后来他效力的天津造币厂,已属于民国所辖。
有他签名的银币,宣统三年龙洋也有见到,还有袁世凯开国纪念币、洪宪飞龙及袁大头七分像、三年袁大头侧像一元和三年袁大头五角、二角、一角都有。这些签字版,无一不是中的,全都价格不菲,属于真正的。
该币是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正面背面图案与普通三年大头一般无二。区别仅在于齿边。因为当时流通的大头都是直齿,便有些宵小之辈,把普通袁大头的齿边锉小细微的一圈,然后再锉出齿边,取锉下的银屑谋利,寻常百姓很难察觉。为制止这种不法行为,造币厂试铸了难以人工锉制的鹰洋边,T字边,不知为何,终未能大量流通。世面上鲜有见到,价格不菲。
长期上门回收银元古钱、老物件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广、影响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1913年北洋黄金债券,20英镑光绪年间,由于各省铸造银元,却和当初铸造纹银一样,不仅重量和成色不能统一,数量上也难以控制。辛亥革命爆发,各省因急于用款,不仅加工赶铸银元,还滥铸铜圆,滥发钞票和票,币制更加混乱。
民国建立后,中央财政几乎有出无入,财政危机十分严重。从短期来说,发行纸币亦不失为敛财妙法,只是纸币是银元的代表者,是兑换券,若没有银元的充分准备和广泛流通,纸币信用亦难确立。此时此刻,币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缓———“袁大头”银元正是基于此而诞生的,也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多年铸造,加上其信誉很高,“袁大头”数量增多,流通渐广,虽僻处边陬,也有其踪迹。“袁大头”银元的通行促进了银元的统一,也为“废两改元”准备了条件。
长期上门回收银元古钱、老物件,袁大头普通币正面为袁世凯左侧五分像,上铸“民国X年”或“民国X年造”中文繁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寓意“民主、共和、宪政及君主立宪“之思想希冀。
背面为嘉禾之图案, 古称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典出《尚书·周书·微子之命》:“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铸在钱币之上寓意国家重视农桑、以民生为本;其另一思想取其家和之谐音,寓意“家和万事兴”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