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管理,也为有害垃圾处理创造了条件。有害垃圾量小,分布面广,收集难度较大。垃圾分类管理,将有害垃圾单收集运输处理,可以有效杜绝有害垃圾的危害,消除有害垃圾的安全隐患。在实行垃圾分类管理的城市,有害垃圾的收集、运输、暂存设施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处理流程逐步完善。
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联合下发了《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对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提出了要求。相信,通过方案的实施,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会促进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提高环卫管理水平
环卫管理是软手段、软科学,往往引不起大家的重视。现在在环卫事业发展上就有重建设、轻管理,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希望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城市环卫工作中的一切问题,这是不切实际的。技术是环卫工作中的生产力,管理是环卫工作中的生产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又各自立,各自在自己的空间内发生作用,共同推动环卫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垃圾分类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垃圾分类的普及和常态化,垃圾分类经费会变成财政支出的经常性项目,加大财政的资金压力。垃圾分类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资金缺口,是影响垃圾分类向前推进的重要因素,这个问题需要统筹才能解决。对于从事垃圾分类的主管部门和介入垃圾分类的市场作业主体来说,资金来源和规模,无论何时,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 环卫行政和业务管理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得到强化。
环卫行政管理是环卫管理高层面的管理,其主要职能是落实国家和关于环卫管理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一系列规定,统筹一个城市的环卫管理工作;协调城市环卫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规划、布局、建设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确立城市环卫管理体制,组织城市环卫业务管理和作业管理;确立城市环卫行政、业务管理的机构、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等事宜。
环卫业务管理是在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贯彻执行上级业务部门和本级关于环卫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环卫作业标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统筹对基层环卫业务主管机构和环卫作业主体的业务指导,对环卫作业质量、环卫科研的数据认定以及环卫基础设施的筹划建设、运行监管等工作。
垃圾分类对垃圾管理改变大的是分类投放。在垃圾混合管理的情况下,投放环节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确定投放点和布放满足垃圾存储要求的容器,垃圾投放没有具体要求,居民只要把垃圾投入到容器中即可。垃圾分类投放,要求根据居民四种垃圾产量合理确定垃圾投放点和布放垃圾容器,并将管理前延到居民家庭,教会居民按要求分类储存和分类投放垃圾,还有许多城市实行定时投放。为了分类效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各投放点上都安排人员进行指导检查。这样,不但增加了工作量,工作标准也提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与之相对应的,是人员、经费的大量增加和组织工作难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