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分析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受其使用频繁程度、准确度要求、使用环境、使用性能等多因素的影响,可以说,确定校准周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很多分析人员在以下几个问题常有疑问,比如,如何确定校准周期的原则和方法?确定校准周期有哪些现行的标准依据?实验室内部可以随意更改仪器设备的校准周期吗?别着急,世通仪器校准一个个来揭晓!
标准文件中关于校准周期如何解释?
明确规定校准实验室不能给出校准周期的建议。校准周期由实验室根据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自行确定。
仪器在次校准之后,第二次校准时间先规定1年,1年后送校准实验室校准还是很“准”(与次校准比较在误差范围内),可定2年了,依次类推,长不能超过5年,但期间一定需安排期间核查,如果发现不稳定情况,需重新校准。
校准周期的确定要有理有据
先说校准周期,也是确认间隔,它是衡量计量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关系到在用测量仪器的合格率。只有严格执行校准周期,才能科研生产等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为量值准确可靠,科学的确定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不合理会怎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是否合理,取决于校准合格率,也取决于仪器的历史校准记录,可将其作为基本的依据。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或是操作环境的变化,或者是测量仪器使用方式和条件的变化,可能导致仪器失准。因此,当测量仪器的一个校准周期过后,该立即校准。另外,在有效校准期内,也应不定期抽查仪器偏离的状态。根据上述信息对校准周期做适当调整,适当或缩短校准周期。
确定校准周期的原则
确定校准周期遵循两条对立的基本原则:
一是在这个周期内测量仪器超出允许误差的风险尽可能小;
二是经济合理,使校准费用尽可能少。
为了寻求上述风险和费用两者平衡的佳值,使用科学的方法,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经分析研究后确定。
按照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吗?
用户的使用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若不加区别的一律机械的按照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很难所有的测量仪器在校准周期内都是合格的。因此,按照测量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校准周期。但是,由于实际情况相当复杂,要正确确定校准周期,是难以办到的,只能要求大体上正确、合理,使实际情况更加完善、科学,更加经济合理。
注意哦:盲目的缩短校准周期将造成社会的浪费,对测量仪器的寿命、准确度及生产和人力也将带来不利影响。而单纯由于资金缺乏或人员不够而校准周期将是十分危险的,可能由于使用不准确的测量仪器带来更大的风险甚至严重的后果。
确定校准周期的依据
校准周期的确定需要各种知识,考虑多种因素。若超过一个周期,可能引起质量特性的恶化,那是由于机械磨损、灰尘、性能和实验频次等所致。对这些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取决于测量仪器的类型。质量好的,可能受的影响小一些;质量不好的,可能受的影响大一些。因此,各个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种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
仪器检定、仪器校准、期间核查在实验室中的重要性
作为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工作的前提是要通过资质认定评审组的审核。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实验室要进行资质认定和计量认证对其用于检验检测的仪器设备进行仪器检定、。
检验设备是实验室检验检测活动直接的工具、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关键,也是实验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室方针和质量目标贯彻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则条款规定“实验室应正确配备进行仪器检定和/或仪器校准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要的所有抽样、测量和检测的设备。”因此,实验室应依据所开展的检测项目的内容和规模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并经有资质的法定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和/或校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实验室检测水平的提升不仅依赖于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环境条件的保障,更取决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准确可靠。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仪器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之5.6.1条款规定:“用于仪器检测和/或校仪器准的对检测、校准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所有设备,包括测量设备(例如用于测量环境的设备),在投入使用时应进行检定和/或校准。”
一、仪器设备检定、仪器校准是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前提
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实验室检测能力以及检测结果的性。要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根据设备预期使用的目的和其自身计量特性,制定周期性检定和/或校准计划,并组织实施。以检测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实验室长期保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时、有效。避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变化,计量性能发生偏移,有可能超出允许的误差范围,给检测工作带来风险。
因此,检测机构能够真实、准确、有效地出具检测、仪器校准和抽样结果的前提是对仪器设备进行必要的检定、校准,使出具的数据具有好的可溯源性。
二、仪器设备检定、仪器校准是检测结果准确的主要手段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规定“用于检测、校准和抽样的设备及其软件应达到要求的准确度,并符合检测和/或校准相应的规范要求,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服务前应进行仪器校准或核查,以其能够满足实验室规范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范,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核查和/或校准”。
为检测设备出具量值的准确可靠,实验室所有检测设备均能溯源到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即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
(一)量值溯源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的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性。
量值溯源的目的是强调所有测量结果或标准的量值都能终溯源至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即SI单位的复现值。
仪表调校一般要求
校验准备工作、调校室应具备的条件仪表安装前的校准和试验应在室内进行。仪表调校试验室应符合下列要求:室内清洁、安静、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地面平坦、无振动和较强电磁场的干扰;室内温度保持在10~3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为85%左右;室内应有上下水设施、电源及仪表空气。仪表试验的电源电压应稳定,波动范围不得超过规定值。交流电源及60V以上的直流电源电压波动不应超过士10%,60V以下的直流电源电压波动不应超过士5%。仪表试验用的气源应清洁、干燥,比低环境温度低10以上。气源压力应稳定。、仪表校验对人员和设备的要求仪表调试人员应持有有效的资格证书;调校前应熟悉产品技术文件及设计文件中的仪表规格书,并准备必要的调校仪器、工具。校验用的标准仪器,应具备有效的计量检定合格证,其基本误差的不宜超过被校仪表基本误差的1/3。
仪表校准和试验的条件、项目、方法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和设计文件的规定,包括使用产品技术文件已提供的工具和实验设备。
仪表校验工岗位操作规程
1、仪表校验工上岗前经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调试项目的合格资质证后方能上岗操作。
2、认真贯彻执行、行业有关
施工管理方面的法规、法律和标准规范。
3、认真贯彻执行公司、业主、监理单位关于管理方面的有关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
4、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管理禁令和公司管理禁令。
5、从事仪表工程施工前,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应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技术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施工技术交底,使每位参与该项工程施工的作业人员掌握或了解本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
6、校验间周围不准安放对仪表灵敏度有干扰的设备、线路等,也不准堆放散发腐蚀性气体的化学物品;校验间保持湿润,相对温度应保持在80%左右,温度不应超过22。
7、校验仪表用的交直流电源及电压等级应有明确标示,所有电源设备及用电设备接地良好。校验电动仪表设备接线时断开电源,电动仪表的供电电压与仪表的额定电压相符,否则应采取措施。离开工作岗位时切断电源。
8、校验仪表的用气清洁、干燥、压力稳定。仪表用的电源稳定,否则采用电源稳压器,仪表的气源、电源、信号输入/输出等连接严密、正确,经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调试。
9、仪表工应熟知所操作和使用的仪表以及有关电气和有毒的液体,气体的知识。操作有毒气体的仪表管道时,需打开通风装置,站在上风,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并须二人以上方能操作。
10、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带电查、验、调试仪表柜,必要时须穿戴好绝缘鞋、手套,并须二人以上方能操作。
11、定期计量和校验仪表的灵敏度。经常检查仪表的运行情况,不得超量程运行。严禁无关人员拨动仪表。
12、电线、电缆要经常检查,须绝缘良好。电线周围不准潮湿和温度过高。
13、拆除仪表或安装、调试仪表,应先切断压力源,电源、气源、水源,然后才能进行拆除或安装、调试工作。
14、对新型和仪表,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