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供应蛋白质分离器降氨氮杀菌消毒器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 图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随着海水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近10年来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养殖废水中所含的剩余饵料、化学品残留物、以及富含氮、磷、有机质和毒性物质的养殖生物排泄物会加剧养殖邻近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和水质污染,引发有害赤潮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同时水体污染反过来制约水产养殖的发展。因此,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海水工厂化养殖废水的特点,对常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分别进行了应用研究,取得了许多实用性成果。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后,,养殖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悬浮物(SS)和氨氮(NH3-N)等物质浓度降低,然后进行循环利用。

  1、水产养殖废水物理处理技术

  常规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过滤、中和、吸附、沉淀、曝气等处理方法,是养殖废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厂化养殖废水的外排和循环利用处理,机械过滤、泡沫分离技术和臭氧净化处理效果较好。

  1.1、机械过滤

  由于养殖废水中的剩余残饵和养殖生物排泄物等大部分以悬浮态大颗粒形式存在,因此采用物理过滤技术去除是为快捷、经济的方法。常用的过滤设备有机械过滤器、压力过滤器、沙滤器等。在实际处理工程中,机械过滤器(微滤机)应用较多、过滤效果较好。日本有一种过滤机,其工作原理是水泵将池水吸上后,经喷洒管喷入过滤池, 过滤池内一层小颗粒沸石和一个特制过滤器,过滤后的水流回养鱼池。

  1.2、泡沫分离技术

  泡沫分离技术已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将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未被矿化成氨化物和其它有毒物质前就已被去除,避免了有毒物质在水体中积累,而且可向养殖水体提供所必需的溶解氧,对维护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有良好作用。

  1.3、臭氧净化

  臭氧在水中分解的中间物质羟基自由基(·OH),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分解一般氧化剂难分解的有机物。因此,用臭氧处理废水,既能够迅速灭除细菌、病毒和氨等有害物质, 又能增加水中溶解氧,从而达到净化养殖废水的目的。有资料报道, 臭氧在鱼虾养殖中应用效果显著,日本伊腾慎悟用臭氧处理海水研究表明,海水中99 9%各种细菌可被臭氧消灭。臭氧与生物滤池结合,出水中溶解氧含量高,回用可以提高养殖密度。

  2、电化学处理

  用电化学法去除水中溶解的亚硝酸盐和氨氮的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盐完全去除的时间和能耗随着传导率的增加而降低,输入电流大为2A时,耗能少,pH相对于输入电流和电导率来说几乎没有影响;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亚硝酸盐的去除,碱性条件有利于氨的去除,氨的去除速度低于亚硝酸盐的去除速度。

水产养殖的废水应该如何处理
 1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组成

  养殖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等。其特点主要有:水量大,污染物种类较少而含量变化小等特点,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盐,大部分水产养殖废水属于微污染水,污染负荷相对比较低,处理也较为容易,有些养殖废水甚至不需要物理化学处理,而直接采用生物法处理即可满足排放要求。

  1.1有机物

  水环境中有机物含量过高易造成水质恶化,在有机物分解时将会的消耗溶解氧。水产养殖废水有机物主要来自未被鱼虾蟹等利用的残饵和养殖水产品的排泄物。

  1.2氮

  氨氮:当水体中TN的浓度超过0.5mg/L时,对鱼类有毒害作用。水体中的氨氮包括非离子氨氮(NH3-N)和离子氨氮(NH4+-N),其中NH3-N的毒性很强,其浓度在0.02-0.05mg/L之间时,就会使水产品降低力,导致水产品疾病甚至死亡。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饲料残饵、水产品的排泄物、死亡并腐化的植物以及池底沉积物的氨化分解形成的物质。

  硝态氮:硝态氮主要包括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盐对水生生物毒害作用较小,亚硝酸盐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很大,因为亚硝酸盐会把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为不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高铁血红蛋白,氧气不能正常运输,造成缺氧。

  亚硝酸盐是硝化菌分解氨化养殖水体中的饵料和粪便转化而成,是养殖污水中污染物的中间产物,很不稳定。

  硝酸盐是含氮有机物经过无机化作用的*终阶段的产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亚硝酸盐可以氧化成硝酸盐,在无氧的条件下,硝酸盐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成亚硝酸盐。

  1.3磷

  饲料中的磷的含量都很高,但是养殖水产品只能吸收很少的一部分,约17.4%,绝大部分的磷被排放到附近水域,导致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磷主要来源于饲料残饵,磷是鱼类的鱼鳞和骨骼的的的营养成分。

  1.4总悬浮颗粒物

  SS包括直径在1~100μm之间的悬浮于水体中的非沉淀悬浮物和直径大于100μm的悬浮物可沉淀。TSS会对鱼类产生毒害作用,导致鱼类生长速度缓慢甚至死亡。总悬浮颗粒物(TSS)也来自于残饵和水产品的排泄物。

  2水产养殖废水理化处理法

  2.1物理法

  在水产养殖废水物理处理中,*常用的为机械过滤和泡沫分离技术,两者都用于废水的初步处理。

  机械过滤原理是阻隔吸附,属于*基本的污水处理法。养殖废水中的残饵和水产品排泄物,大部分以悬浮颗粒物形式存在,采用物理过滤技术去除是*方便有效的方法。在养殖废水处理中,机械过滤器过滤效果较好,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过滤器;砂滤池也能较好地将大颗粒的养殖残饵和粪便去除,经常被用于循环水养殖类养殖场。但机械过滤对COD、BOD、N和P的去除效果不佳。

  泡沫分离技术也经常被用于水产养殖废水的初步处理,向被养殖废水中通入空气后,形成微小气泡。废水中的具有表面活性的部分污染物就会被微小气泡吸附,随气泡一起上浮形成泡沫。对泡沫进行分离,即可去除该部分溶解态和悬浮态污染物。由于泡沫分离技术在去除了有毒有害污染物质同时,也为养殖水体提供了必需的溶解氧,有效地维护了养殖水体的水环境,促进养殖水产品的成长发育。

一、物理方法

  根据水体及水体中污染物的理化性质,采用机械方法净化水质,如过滤、沉淀等,这些方法原理简单,应用普遍,许多养殖户自觉或无意识中已经使用。

  1、沉淀 水中悬浮物质过多可使水体混浊度和粘滞性增大,影响水产动物特别是其幼体阶段的正常生长发育,故养殖用水行沉淀处理。养殖户应根据自身情况配备沉淀池。

  2、换水 换水操作简单、效果较好,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但采用换水方法调控水质不符合当今节约水资源的要求,并且目前养殖生产中换出的水常常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加剧了环境污染,不予提倡,而且直接加换外界水,对外界水质进行分析、了解。

  3、曝气 主要为增加水中溶氧量,清除水中有害气体,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常用手段是使用增氧机,增氧机能使池塘水体上下水层对流,增加水中溶氧量,使水中有毒气体氧化或溢出,打破水体分层,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建议晴天中午开机1-2小时。

  4、吸附 使用多孔固相物质(如活性炭、硅胶、沸石等)作为吸附剂来达到净水目的。

  5、过滤 物理过滤法主要用以清除水中悬浮物及大型水生生物等。生产上往往利用筛网对水进行过滤,网目大小根据需要而定,还有砂滤、膜过滤,纤维过滤等等。

  6、泡沫分离 向水中通气,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被微小的气泡吸附,浮于水面形成泡沫,通过收集并清除泡沫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7、紫外线照射 利用紫外线(波长200~400nm)对养殖用水进行消毒,杀灭水中臻病微生物。

  8、磁分离法 利用电磁原理对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进行电磁分离,是较新颖的水处理方法,目前尚未普及应用。

  二、化学方法

  利用化学反应来处理水中污染物或悬浮胶粒。

  1、凝絮 使用一些化学试剂,使水中微小颗粒及胶体凝聚成较大絮凝体,加速沉淀,净化水质。通常凝絮剂对海水的处理效果较差。常用凝絮剂有以下几种。

  (1)铝盐 常用种类有硫酸铝、碱式氯化铝等。

  (2)明矾 明矾中的铝离子具有很强的凝结能力,对于降低水的混浊度效果显著,在水产养殖特别是池塘养殖用水的净化处理中应用普遍。

  (3)铁盐 常用种类有氯化铁和硫酸铁,但它们不如铝盐类凝絮剂应用广泛。

  (4)农用石膏 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可增加钙硬度,致使产生碳酸钙沉淀,对降低混浊度有一定效果。

  (5)有机高分子凝絮剂 这类凝絮剂国外使用得较多,主要为缩合烯酰胺类有机化合物。

  2、中和 改变水体过高或过低的pH值。常用生石灰等调节水体的pH值,使水呈中性或弱碱性,还能增加水中的钙含量,改良底质,杀灭病原体。新砌水泥池往往水中pH值过高,不利于水产动物生长,常用草酸、醋酸、稀盐酸等弱酸中和处理。

  3、络合 常用的是EDTA-Na2,可清除水体中含量过高的重金属离子。对于一些对重金属敏感的鱼、虾、贝等,其苗种培育用水经EDTA-Na2预处理后方可使用。

  4、化学消毒 应用化学消毒剂与水中有毒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杀灭有害微生物。

  (1)卤素制剂 主要是含氯类消毒剂,其实质是产生次氯酸和次氯酸根离子,与水中有害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常用种类有二氧化氯、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等,还有二溴海因、碘制剂等。

  (2)臭氧 它能破坏和分解细菌的细胞膜,迅速扩散透入细胞内部,氧化破坏或分解细胞内酶而迅速使病原菌致死。目前也有用于水产养殖的便携式臭氧发生器,较为经济适用。

  (3)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在酸性、中性及碱性水环境中均有的氧化性,生产上不仅可用作杀菌消毒剂,也是一种良好的脱色除臭剂,但其质量分数太高也会对水产动物产生毒害作用,因此使用时须控制剂量。

  (4)过氧化氢 又称双氧水,为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其氧化性较强,能够迅速破坏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的蛋白质活性而起到灭活作用,已在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其他化学消毒剂如季胺盐等。

  三、生物方法

  微生物和水生植物可以利用水体中的残饵及水产动物的代谢产物作为营养。人为地在水体中培育有益生物种群,有助于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净化水质。

  1、光合细菌(PSB) 光合细菌是一群以光作能源,以二氧化碳或小分子有机物作碳源,以硫化氧等作供氢体,行完全自养性或光能异养性的微生物。光合细菌能除去水体中的小分子有机物,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等的含量,减少COD,稳定及增加水中溶氧量,促进水体的物质循环利用。光合细菌还能产生一些化学物质,可以显著抑制某些臻病菌的生长系列,预防疾病发生。此外,光合细菌自身营养丰富,大的菌团可被鱼、贝类摄食,作饲料添加剂可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增强水产动物的抗逆性。

  2、复合微生物制剂 将多种非致病性有益微生物如酵母菌、芽孢杆菌、放线菌等制成多菌株复合产品,可发挥各个菌种的不同功能,起到协同作用,克服单一品种适应性差、应用面狭窄的不足。

  3、生物膜 利用微生物群体附着在固体填料表面所形成的生物膜处理养殖用水。

  4、活性污泥 在水体中接种一些有益微生物,形成表面积较大的菌胶团,可以大量凝絮和吸附废水中的悬浮胶体,溶解污染物,并将这些物质摄入细胞内作为营养,同化为菌体成分,这种菌胶团称作活性污泥。

  5、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有效吸收利用水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常用的水生植物有藻类、水葫芦、水花生、凤眼莲、大米草等。

  四、综合处理方法

  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原理的水处理方法是养殖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方向。集约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应用生态学原理设计的综合养殖模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

  1、集约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这类养殖模式属于“设施渔业”的范畴,其关键技术是水质净化处理,目前在西方一些国家有所应用,我国也正在发展中。

  2、生态型综合养殖模式

  整个养殖系统大致由蓄水池、养殖池、沉淀池、生物净化池组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社会要求水产养殖行业应用“生态型健康养殖模式”生产“绿色食品”,这就对养殖用水的净化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养殖用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在水处理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广大养殖户针对自身实际,因地制宜采用一些适合自身的水处理技术,是水产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技术进步的表现。



宜兴市超众渔业机械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供应蛋白质分离器降氨氮杀菌消毒器”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室内蛋白质分离器降氨氮杀菌消毒器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哈尔滨水产养殖设备>哈尔滨水质过滤/净化器>供应蛋白质分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4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