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世纪初,犹太复国成为一种正式的思潮,“复国”变成一种明确的主张,这种理解就非常有市场了。持这种看法的犹太人都以清醒的现实者自居,把11世纪的西班牙描述成一个比旧约圣经里法老统治的埃及还要黑暗的地方。他们说,和徒从那时起就反犹,我们决不能对他们怀有幻想,只有想尽一切办法建立自己的民族,才是的出路。1066年12月30日,在格拉纳达,一伙冲进了当地的犹太教堂,杀死了一位在柏柏尔国王手下担任重臣的犹太人约瑟夫,还了城内的一千多个犹太家庭。这起事件自然可以用来印证犹太人在西班牙所受的待遇。然而,西班牙并非一个统一的,在半岛上不同的地区,以及北非的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等地,比较宽容的和不宽容的交替做主人。例如迈蒙尼德就生在一个宽容的时代,但后来,当来自摩洛哥的一群分子了他的家乡,他就不得不携家远走,后跨过海峡来到摩洛哥的名城菲兹,发现那里相对宽松,才重新安下家来。一般来讲,以犹太人的无根性,一个地方如果连他们都能容下,那么它也就能容纳其他少数人群,这便意味着这个地方有着宽的认同度,而驱逐犹太人则总是一个,表示这里要闭关自守、搞宗教或种族的纯化了。如果没有自己的家国,那么,犹太人肯定希望住在那些愿意以大的认同之心对待“非我族类”的,动不动就要闹、闹族群对立的地方,他们也久居不了。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7日电(任思雨)当敦煌壁画变成音乐,会是什么样子?5月17日,“谭盾《敦煌?慈悲颂》2019巡演”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谭盾来到发布会现场,讲述其六年来的创作历程。《敦煌?慈悲颂》灵感来自源于敦煌石窟壁画等深具文化基因与民众基础的民俗故事。谭盾说,很多年前,自己只是玩一次的心态去敦煌,却意外发现莫高窟非常漂亮,特别是壁画中的乐队,完全改变了音乐史的定义。 《敦煌·慈悲颂》共有六个乐章,其中第二乐章《九色鹿》讲述了九色鹿舍身救落水者却被无情的故事,这一形象正是出自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