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学名: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 G.H. Sung, J.M.Sung, Hywel-Jones & Spatafora)是线虫草科、线虫草属真菌。子座一年生,棍棒状,新鲜时革质,基部浅黄色,中部黄褐色,顶部黑褐色,长可达6厘米,直径可达2毫米;子座菌丝无色,厚壁,频繁分隔,偶尔分枝;子囊孢子线状,无色,薄壁,成熟后多分隔,大小为(118-)120-262(-270)微米×(4.5-)5-6(-6.5)微米。该菌可以与蝙蝠蛾幼虫形成复合体。
冬虫夏草是中国特有的中药材,它与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补品,中国古代中医药典籍中都有记载。始载于《本草从新》,据载:“冬虫夏草,四川嘉定府所产者佳,云南、贵州所产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本草纲目拾遗》云:“出四川江油县化坪,夏为草冬为虫”。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成书的《本草备要》中也有冬虫夏覃的论述:“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
在虫草刚刚采挖,习惯性的把每一年次产的虫草称为:“头草”,而之后所采挖的中后期草,统称之“二草”,一般的头期草是指在生长前期采挖出来的虫草,这时虫草的子座普遍比较短小,刚刚冒出地面,子座长度大多数不超出虫体长度,商业品相好属,中后期草是指在生长中期采挖出来的虫草,这时虫草的子座(俗称草头、草把子、尾巴)长度适中,大多数比虫体要略长一些,一般不超过虫体长度的两倍或者更长,商业品相中等或偏上,营养价值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