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相处
1、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
2、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应尽量给予表扬。
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产生,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
观察孩子和自己的沟通方式。 很多时候,父母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 也许,问题不一定在孩子身上。父母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从前都听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该听自己的。孩子不顺从,在他眼里,就成了叛逆。因此,身为父母的,有时谦卑,放弃自己执着的思想,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这是因为随着孩子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人生产生了懵懂的认识,因环境、个人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对周围的事情他们不能每次都做到无缺而因此感到无可奈何,有种挫折感,继而烦躁、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甚至顶撞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要以种种罪名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对孩子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如: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批评他、奚落他,尤其是再请上家长对他们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批评教育,这样只会让我们的孩子更叛逆更不好管教,稍不留心还会把孩子逼上极端的道路,不仅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性伤害,更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其实孩子的叛逆是青春期的一个阶段性特点,并不是孩子不懂事了、学坏了,只要我们正确的对待孩子特殊时期心理的变化,并多和孩子交流,用理智的心态去宽容孩子、容纳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个做错事情的孩子。人生在世孰能无错,不要因此就给孩子判了刑定了不可原谅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