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老师就问过:媒体和媒介如何区分?我觉得:媒体是品牌,媒介是介质。比如电视媒介,可以存在不同的媒体品牌。比如网络媒介,也可以存在不同的媒体品牌。现在媒介和媒体更多了,以前营销者只需要对着一张媒体排期表打勾勾就可以,现在不行了。那么,这么多媒介和媒体怎么用,才能效率更高、性价比更高?我们要梳理不同媒介的特点。被一棒子打到“传统媒介”里的四剑客——报纸媒介:以前时效性,而时效性正是网络所擅长的,所以迅速被。近些年销量直线式下滑。但是报纸就一点优势都没有了吗?也不尽然。残存的优势在于传统媒介的公信力,可以作为背书或引发事件营销的起点。杂志媒介:一直以来的优势在于系统性沉淀内容以及印刷精美,时尚类和大众类内容受网络影响严重。残存的优势在于:系统、深入和沉淀内容。电视媒介:客厅霸主。虽然互动性比较差,但是人们是无法放弃被单向灌输的权利的。我不是开玩笑。人都有犯懒的时候,就爱窝在沙发里被灌输内容。而且一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场景是网络无法取代的。而且一些电视台比如芒果卫视、浙江卫视还是具有很强的内容生产制作能力,这是视频网站比不上的。优势在于:场景、内容。广播媒介:受堵车经济所惠,广播电台还没有死掉。在几大传统媒介中,是一个可以一边收听一边做其他事情的媒介。电视也可以,但是还是会占用一定的视觉资源。不过,广播受网络电台影响很大。目前还在听广播的,除了老人就是司机,可以做针对性的营销。从旧时代延展到新时代的“一枝梅”——户外媒介:从平面广告到可以翻页的动态广告,再到户外大屏幕,户外媒介始终属于资源。因为尺寸大,注意力更容易被吸引,而且容易产生轰动效果。也可以做出更有创意的异形广告。缺点是效果无法跟踪测量。所谓的要干死传统媒介的新媒介——视频媒介:贴片、中插等形式跟电视差不多。优点在于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植入产品或品牌,现在视频网站买了剧之后,甚至可以把广告植入到剧中场景。还有一点是互动性比较好,边看边买的功能出现后,对于广告的购买转化也有一定的促进。社交媒介(新闻营销,论坛营销):话题性比较强,具有病毒传播的特征。BANNER、文字链等:比较适合投放,比如在游戏网站投放游戏广告等。年初的时候采访金立副总裁俞雷,他认为,品牌所面临的环境与几年前是截然不同的,消费者正向社交媒体方向转移,但社交媒介环境里,噪音非常多,单纯从互动、社交去理解新媒体是不够的,你还得面临水军的攻击、有目的的黑稿等等恶劣环境,但营销传播主旨是不变的,那就是——你掀起一股“热潮”。因为媒介媒体数量和种类的爆炸式增长,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有限资源,要想开展营销活动,首要的任务就成为“争夺有限注意力资源”,那么开始的脚必然要踢出个响儿来。从几类媒介特点来看,适合引爆热潮的就是报纸媒介、户外媒介和社交媒介。所以我们会看到报纸“奇葩”广告刷爆朋友圈的案例,也会看到比如KINDLE这样做户外大型纸雕刷爆微博的案例。报纸的案例在于反差效应,一向严肃的报纸媒介一旦做出与“性“”暴力““戏谑”等字眼相关的广告,必然引起关注(但是这招用多了也就不灵了);创新型的大型户外媒介天然具有吸引注意力的特性。二者都会在话题性和病毒传播性比较强的社交媒体引爆。用小时候学历史的”术语“来讲,报纸和户外媒介此刻担任的是引爆点功能,而社交媒体就成为导火索。在引爆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来煽风点火,比如KOL关键意见的一呼百应,当具有一定的燎原之势时,则静观其变。在传播中后期,已经达到大范围的注意力抢夺之后,就可以再次出动,利用报纸、杂志甚至电视等“传统媒介”可控性强的特征(什么叫可控性强?就是单向传播、灌输),同时利用其残存的公信力来背书,进行整体营销风向的收口和把控。确保营销不越线、不脱轨。而且传统媒体具有沉淀内容的特质,形成一定的书面成果。—晶橙传媒
特别是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企业所在地对线上整合营销也是越来越重视,新闻发稿,视频营销,论坛营销,微博大号营销,百科等必将成为企业线上品牌推广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