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是一种中药材。它以果实入药。具有清热,消肿、散结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痈疽、丹毒、风热感冒、高热烦渴等症。连翘商品主要来源于资源,市场需求量很大。因此连翘进行家种,是很好的致富路子。
连翘的生长习性
连翘喜欢温暖、干燥和光照充足的环境,性耐寒、耐旱,忌水涝。连翘萌发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肥沃、脊薄的土地及悬崖、石缝处均能正常生长。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生长良好。连翘性喜光,在阳光充足的阳坡生长好,结果多;在阴湿处生长较差,结果少,产量低。田间管理
1.定植
在选好的定植地块上,按行株距2×1.5米挖穴(每亩220株),穴宽和深度各40厘米,先将表土填入坑内达半穴时,再施入适量厩肥或堆肥,与底土混拌均匀。每穴栽苗1-2株,分层填土踩实。栽后浇水,水渗后,盖土高出地面10厘米左右。
2,中耕除草
苗期要经常松土除草,一般每年3—4次;定植后每年冬季进行中耕除草1次,将连翘周围的杂草应及时除去,以免草荒。3,排灌
注意保持土壤湿润,旱期及时沟灌或浇水,雨季要开沟排水,以免积水烂根。
4,整形修剪
定植后,幼树高达1米左右时,冬季落叶后,在主干离地面70—80厘米处剪去顶稍。夏季通过摘心,多发分枝。在分枝中选3—4个发育充实、角度合适的侧枝,培育成主枝。在主枝上再选留3—4个壮枝,培育成为副主枝,在副主枝上,放出侧枝。
采收加工
1.采收
连翘定植3—4年开花结果。一般霜降后,果实由青变为土黄色时,果实即将开裂时采收。
2.加工
将采回的果实晒干,除去杂质,再晒至全干即成商品。中药将连翘分为青翘、黄翘、连翘芯3种。
(1)青翘:于7—9月上旬前采收未成熟的青色果实,用沸水煮片刻或用蒸笼蒸半小时后,取出晒干或烘干即成。
(2)黄翘:于10月上旬采摘熟透的黄色果实,晒干或烘干即成。
(3)连翘芯:将果壳内种子筛出,晒干即为连翘芯。3.贮藏
连翘用麻袋包装,每件25公斤左右。贮于仓库干燥处,温度30度以下,相对湿度在70%~75%之间。
连翘:木樨科连翘属灌木,枝开展或下垂,棕色或淡黄褐色;叶通常为单叶,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锐尖,叶缘上面呈深绿色,下面为淡黄绿色;花通常单生或2至数朵着生于叶腋,花萼绿色,裂片呈长圆形;果呈卵球形或长椭圆形;花期3—4月;果期7—9月。
因为连翘的形态如古代的连车和翘车,故得此名。
药用连翘喜光,有一定程度的耐阴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也很耐寒;耐干旱瘠薄,怕涝;不择土壤,在中性、微酸或碱性土壤均能正常生长。
连翘
在干旱阳坡或有土的石缝,甚至在基岩或紫色沙页岩的风化母质上都能生长。连翘根系发达,虽主根不太显著,但其侧根都较粗而长,须根众多,广泛伸展于主根周围,大大增强了吸收和固土能力;连翘耐寒力强,经抗寒锻炼后,可耐受-50℃低温,其惊人的耐寒性,使其成为北方园林绿化的;连翘萌发力强、发丛快,可很快扩大其分布面。因此,连翘生命力和适应性都非常强。
据实验表明:连翘可正常生长于海拔250m-2200m、平均气温12.1℃-17.3℃、高温36℃-39.4℃、低温-4.8℃-14.5℃的地区,但以在阳光充足、深厚肥沃而湿润的立地条件下生长较好。
大果连翘苗种子繁殖技术:种子萌发:连翘种子容易萌发,应该说种子适宜在较高的温度下萌发。依据种子贮存及萌发情况,结合实践经验,栽培时间可安排在春季或冬季,春播在4月上、中旬,冬播在封冻前进行。
种子育苗:连翘种子的种皮较坚硬,不经过预处理,直播圃地,需1个多月时间才发芽出土。因此,在播前可进行催芽处理。新引种地区可采用此法。具体方法为:选择成熟饱满的种子,放到30℃左右温水中浸泡4小时左右,捞出后掺湿砂3倍用木箱或小缸装好,上面封盖塑料薄膜,置于背风向阳处,每天翻动2次,经常保持湿润,10多天后,种子萌芽,即可播种。播后8-9天即可出苗,比不经过预处理种子可提前出苗20天左右。如土地干旱,先向畦内浇水,水渗下表土稍松散时播种。春播在“清明”前后,冬播在封冻前(种子不用处理,第二年能出苗)。播时,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25厘米,开1厘米深的沟,将种子掺细砂,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搂平,稍加镇压。10-15天幼苗可出土。每亩用种量2-3公斤左右。覆土不能过厚,一般为1厘米左右,然后再盖草保持湿润。种子出土后,随即揭草。苗高10厘米时,按株距10厘米定苗,第二年4月上旬苗高30厘米左右时可进行大田移栽。
药用连翘苗插条繁殖
秋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均可扦插,但以春季为好。选1-2年生的健壮嫩枝,剪成20—30厘米长的插穗,上端剪口要离个节0.8厘米,插条每段带2-3个节位。然后将其下端近节处削成平面。为提高扦插成活率,可将插穗分扎成30—50根1捆,用500ppmABT生根粉或500—1000ppm吲哚丁酸溶液,将插穗基部(1-2厘米处)浸泡10秒钟,取出晾干待插。南方多于早春露地扦插,北方多在夏季扦插。插条前,将苗床耙细整平,作高畦,宽1.5米,按行株距20×10厘米,斜插入畦中,插入土内深18-20厘米,将枝条上一节露出地面,然后埋土压实,天旱时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太湿,否则插穗入土部分会发黑腐烂。正常管理,扦插成苗率可高达90%。加强田间管理,秋后苗高可达50厘米以上,于次年春季即可挖穴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