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幼树生长每隔3~4年都要在冬季进行一次大的截干。一般次保留下来的3~4个主枝可以基本不变,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1~2个强壮小枝,短截时留长20~30厘米即可。这样能使整株树的高度降低,同时增加枝条叶片透光度,既不影响其生长,也很好地保持了树形。
法桐树具有“行道树*”的美称,列植于道路两旁,雄伟壮观。但由于城市道路情况复杂,诸如对交通、行人的影响以及与树冠上方各类线路、地下管道设施的关系等,通过各种修剪措施来控制行道树的生长体量及伸展方向,以获得与生长立地环境的协调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我国,二球悬铃木栽培树形参差不齐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其树姿特点未能充分体现,其主要原因是对栽植目的和绿化用途理解不清、措施不力,应该在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中加以调整和完善。
涝灾主要表现为短时强降雨使得排涝系统瘫痪,造成地势低洼地段的法桐等园林植物短时浸水;长期大量降雨使得湖泊、河流水位上升,水体外溢造成周边绿化植物长期浸水等。 园林绿地长期浸水,一方面土壤变得松软,造成大量浅根系树木的倒伏,另外,也很容易造成根系较浅的行道树倒伏,这段时间强降雨发生倒树事故的行道树树种主要涉及到了法桐、水杉、雪松、樟树、无患子等;另一方面土壤缺氧,导致根系不能进行正常呼吸,积水时间过长会造成根系死亡,轻则引起植物长势衰弱,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