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浓度10.5%气体密度16KG/m³灭火极限16%蒸发温度-16℃沸点-16℃
七氟丙烷3年一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压力表掉压、内部腐蚀、外部锈蚀、充装假药剂的问题,避免事故发生。 还有一种情况是需要更换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 上文说到了七氟丙烷检测时可以及时发现一些问题,只需要更换配件即可,但还有一种情况是需要更换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在长期使用中,压力表、钢瓶和其他配件因为外部环境的作用容易受到腐蚀,瓶体锈蚀、容器阀、先导阀等腐蚀动作不灵敏,无法通过消防气瓶检测充装和拆卸清洗恢复系统的正常使用;或者是压力表和钢瓶无任何问题,但系统其他气体灭火配件折损严重,且一些重要部件已退出市场,无法恢复原有系统正常的灭火功能。以上两种情况,出于安全姓的考虑,一般厂家都会建议使用单位更换灭火系统,保障人员及防护区的安全。

具有消防联动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中应设置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的消防设备应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电话总机、消防应急广播控制装置、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控制装置、消防电源监控器等设备或具有相应功能的组合设备。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能显示本规范附录A 规定的建筑物内设置的全部消防系统及相关设备的动态信息和本规范附录 B 规定的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并应为远程监控系统预留接口,同时应具有向远程监控系统传输本规范附录 A 和附录 B 规定的有关信息的功能。 消防控制室应设有用于火灾报警的外线电话。 消防控制室应有相应的竣工图纸、各分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值班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及值班记录等文件资料。 消防控制室送、回风管的穿墙处应设防火阀。 消防控制室内严禁穿过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 消防控制室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影响消防控制室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附近。 消防控制室内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 1.5;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 2 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 3 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 1 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 4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 1的通道。 与建筑其他弱电系统合用的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应集中设置,并应与其他设备间有明显间隔。 消防控制室的显示与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 25506 的有关规定。 消防控制室的信息记录、信息传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 25506 的有关规定。

消防控制室是建筑消防系统的信息中心、控制中心、日常远行管理中心和各自动消防系统运行状态监视中心,也是建筑发生火灾和日常火灾演练时的应急指挥中心;在有城市远程监控系统的地区,消防控制室也是建筑与监控中心的接口,可见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建筑使用性质和功能各不相同。其包括的消防控制设备也不尽相同。作为消防控制室,应将建筑内的所有消防设施包括火灾报警和其他联动控制装置的状态信息都能集中控制、显示和管理,并能将状态信息通过网络或电话传输到城市建筑消防设施远程监控中心。附录 A 中规定的内容就是在消防控制室内,消防管理人员通过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或其组合设备对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的内容。 消防控制室应设有用于火灾报警的外线电话,以便于确认火灾后及时向消防队报警。 消防控制示应有相应的竣工图纸、各分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值班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及值班记录等资料,以便于在日巡查和管理过程中或在火灾条件下采取应急措施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 本条要求消防控制室应有的资料,是消防管理人员对自动报警系统日常管理所依据的基础资料,特别是应急处理的重要恢据,所以将本条确定为强制性条文。 为了消防控制室的安全,控制室的通风管道上设置防火阀是十分必要的。在火灾发生后,烟、火通过空调系统的送、排风管扩大蔓延的实例很多。为了确保消防控制室在火灾时免受火灾影响,在通风管道上应设置防火阀门。

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 本条主要给出报警区域的划分依据。报警区域的划分主要是为了迅速确定报警及火灾发生部位,并解决消防系统的联动设计问题。发生火灾时,涉及发生火灾的防火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的消防设备的联动启动,这些设备需要协调工作,因此需要划分报警区域。 本条第2~4 款,主要规定了隧道、储罐区及列车等特殊场所报警区域的划分依据。 本条给出了探测区域的划分依据。为了迅速而准确地探测出被保护区内发生火灾的部位,需将被保护区按顺序划分成若干探测区域。 本条对原规范条文中的管道井细化为电气管道井和通信管道井,以便于条文的执行和理解。敞开或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走道、坡道等部位与疏散直接相关;电气管道井、通信管道井、电缆隧道、建筑物闷顶、夹层均属隐蔽部位,因此将这些部位单划分探测区域。

系统计算过程中初选充装量, 本条所做的规定,是为七氟丙烷在管网中的流动性能要求及系统管网计算方法上的要求而设定的。我国国家标准《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和美国标准《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标准》中都有相同的规定。 3.3.12 管网设计布置为均衡系统有三点好处:一是灭火剂在防护区里容易做到喷放均匀,利于灭火;二是可不考虑灭火剂在管网中的剩余量,做到节省;三是减少设计工作的计算量,可只选用一种规格的喷头,只要计算“不利点”这一点的阻力损失就可以了。 均衡系统本应是管网中各喷头的实际流量相等,但实际系统大都达不到这一条件。因此,按照惯例,放宽条件,符合一定要求的,仍可按均衡系统设计。这种规定,其实质在于对各喷头间工作压力大差值容许有多大。过去,对于可液化气体的灭火系统,国内外标准一般都按流程总损失的10%确定允许大差值。如果本规范也采用这一规定,在按本规范设计的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中,按第二级增压的条件计算,可能出现的大的流程总损失为,允许的大差值将即当“不利点”喷头工作压力是,“利点”喷头工作压力可达,由此计算得出喷头之间七氟丙烷流量差别接近20%(若按第三级增压条件计算其差别会更大)。差别这么大,对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来说,要求喷射时间短、灭火快,仍将其认定是均衡系统,显然是不合理的。 上述制定允许大差值的方法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管网各喷头工作压力差别,是由系统管网进入防护区后的管网布置所产生的,与储存容器管网、汇流管和系统的主干管没有关系,不应该用它们来规定“允许大差值”;更何况上述这些管网的损失占流程总损失的大部分,使终结果误差较大。 本规范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相互间发生的差别用它们自身的长短去比较来考虑,故规定为:“管网的第1分流点至各喷头的管道阻力损失,其相互之间的大差值不应大于20%”。虽然允许差值放大了,但喷头之间的流量差别却减小了。经测算,当第1分流点至各喷头的管道阻力损失大差值为20%时,其喷头之间流量大差别仅为10%左右。

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和系统灭火剂储存量 本款是等同采用了《气体灭火系统—物理性能和系统设计》及《洁净气体灭火剂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标准的规定。公式中C1值的取用,取百分数中的实数(不带百分号)。公式中K(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值,对于在海拔高度以内的防护区灭火设计,可取K=1.即可以不修正。对于采用了空调或冬季取暖设施的防护区,公式中的S值,可按20℃进行计算。 本款是等同采用了《气体灭火系统—物理性能和系统设计》I及《洁净气体灭火剂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标准的规定。 一套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需要储存七氟丙烷的量,就是本条规定系统的储存量。式(3.3.14-1)计算出来的“灭火设计用量”,是储存起来的,并且在灭火时要全部喷放到防护区里去,否则就难以实现灭火的目的。但是要把容器中的灭火剂全部从系统中喷放出去是不可能的,总会有一些剩留在容器里及部分非均衡管网的管道中。为了“灭火设计用量”都能从系统中喷放出去,在系统容器中预先多充装一部分,这多装的量正好等于在喷放时剩留的,即可“灭火设计用量” 全部喷放到防护区里去。 非均衡管网内剩余量的计算,参见下图说明: 从管网分支点计算各支管的长度,分别取各长支管与短支管长度的差值为计算剩余量的长度;各长支管在末段的该长度管道内容积量之和,等量于灭火剂在管网内剩余量的体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