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发现现在的小朋友们抗挫折能力很弱,受到一点小挫折轻则大哭大闹,重则暴力、自残。那么孩子为什么“受不了丁点委屈、吃不得一点苦”?我们一起来看看“病因”。
1、过分溺爱
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视生子女为掌上明珠,样样事情都要依从他,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强烈的“'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和任性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宝宝,受不得一点的委屈和挫折,稍不顺心就会哭闹不停。
2、过分夸奖
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如果过分赏识,就会让孩子变得自负,上得去,下不来。一旦遇到强手、被击败的话,很容易导致郁闷、丧失自信而变得自卑。
3、总想让孩子赢
有些家长不愿意看到孩子失败,和孩子下棋、玩扑克、游戏、竞赛时,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赢。其实,这样做只会使孩子变得只能赢不能输,对日后的成长没有帮助。
4、包办替代
正常情况下,孩子从1-2岁起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还有些孩子要自己穿衣裤、穿鞋袜、帮忙叠衣物、收玩具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对动手做事的敏感表现,聪明的家长会很乐意配合。但相当多家长忍不住包办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
5、推卸责任
很多家长在孩子摔倒时故意打地板,并告诉孩子:“都是地面不平,害宝宝摔倒,妈妈打它!”这种类似举动将孩子摔倒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地板,长此以往,孩子碰到挫折时就习惯了不去面对或推卸责任。
怎么看孩子抗挫能力差呢?
1.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哭闹。
2.受不了一点批评,光爱听表扬的话,一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闹。
3.自尊心较强,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
4.怕困难,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
5.特别娇气,做错了事,家长一说就哭。
6.不敢承认错误,老是用哭来推卸责任。
遇到这些情况,家长该怎么办呢?
自尊心较强的孩子,比较好面子,他们在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切不可过多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
本身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要避免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
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家长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既能避免产生恐惧心理,又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抗挫折能力无疑是越来越重要,一个不能受到挫折的孩子是很危险的,这个危险是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受不了挫折的孩子往往遇到挫折,会选择伤害自己来逃避所遇到的挫折,所以,家长们应该要十分重视这一块。
家长们如果掌握不好“怎么做”这个度的话,应该要交给的机构来做,不要因小失大或者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