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流程,不过是利用众人的智慧,搞清楚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做,然后把做事的方法固定下来,后面大家都跟着这种优的方法操作罢了。
01 一位企二代,在基层历练了几年以后,已经逐步开始全面接管公司。
在基层历练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非常的问题,就是员工们都不愿意出差,这导致与客户的对接往往都不是很及时,不管是前期的市场资讯还是后期的服务质量都有所脱节,给公司的口碑和效益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不愿意出差,那就是报销难。员工出差回来报销,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都有可能。
于是,他就选择了帮员工解决报销难的这个问题,希望通过解决员工的这个实际困难让公司展现出新的气象,同时又能强化公司的市场关系。
经过改善,几个月过去报销周期虽然略有缩短,但是离大家期望的却依然很远。他发现公司明明有线上审批流程,但是财务工作方式老派,依然要求各级审批领导都在发票上面签字。
找过领导签字的都知道,领导一般都很忙,找三四次都不在办公室是很常见的事,万一遇到领导出差,等上十天半个月也不奇怪。
于是他下令取消线下签字,只要线上审批流程通过就行但是线上审批依然比较慢,很多领导依然是拖了好几天不签。
为此他又要求报销审批节点不超过24小时,否则就考核。但这次他的命令却不好使了,因为各级审批人员都有自己延期的正当理由。财务人员说,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忙着做账开票,加班都做不完,哪有时间来给你们审核报销;业务领导说,我出差在客户那边,白天开会晚上陪吃陪喝,回到酒店都昏昏沉沉了,别的业务流程能处理就不错了,报销这些小时就回来以后再说吧。如此,事情就搁置那里。
整个流程的节点:报销发起人→部门领导审核→会计审核→财务总监审核→总经理批准→出纳执行打款。乍一看并没有太多问题,和绝大部分公司的报销流程都差不多。
分析这个问题:
这个流程的客户是谁?换个说法这个流程是为了谁服务的?”
“没错,流程的顾客就是报销者,所以我们在流程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那报销者的诉求是什么?”
“时间拿到报销款!”
“为什么不能时间拿到报销款?”
“领导审批时间太长了。”
这个流程需要4个人审批,部门领导、会计、财务总监、总经理,大家觉得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真正需要审核其实只要这名会计就行了,其他人都没有必要。要判断有没有必要其实也非常简单,思考一下每个节点上的领导审核什么,就知道了。
“部门经理主要是为了确定员工的出差真实性。”
报销要经过总经理,主要也是考虑控制风险。”
其实让总经理审核,只不过是让领导来分担责任罢了,万一将来出了问题,我们可以说,这不是总经理都已经批准了,但这对于风险本身根本一点帮助都没有,总经理也不可能花精力在这种事情上。其实这个流程只需要会计审核就行,财务总监如果觉得自己有必要复核再把一道关那就保留,但其他领导根本就不需要审批,而总经理与业务部门领导,往往又是难找到人的,你们把这些没有必要又很难找到人的领导都拉进流程里面来审核,才是导致报销慢的根本原因。
“那万一有员工恶意报销一通跑路了怎么办?”
“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完善我们的流程来规避风险,例如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额度,3000也好,5000也罢,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超过这个额度流程就变成了先审批后打钱,没超过就可以直接打钱。”
“那如果一个分多次进行报销呢,一天内提交了10次,几万块钱就直接出去了。”又有人问道。
“那还不简单,规定每天的报销频次不就行了,每周只能一次,超出就要先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