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进料口形式、尺寸、分布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料流方向、密度分布、保压补缩作用及成型时间。直接进料口 、进料口截面大(尤其截面较厚的)则收缩小但方向性大,进料口宽及长度短的则方向性小。距进料口近的 或与料流方向平行的则收缩大。
1.4成型条件模具温度高,熔融料冷却慢、密度高、收缩大,尤其对结晶料则因结晶度高,体积变化大,故收 缩更大。模温分布与塑件内外冷却及密度均匀性也有关,直接影 响到各部分收缩量大小及方向性。另外,保 持压力及时间对收缩也影响较大,压力大、时间长的则收缩小但方向性大。注塑压力高,熔融料粘度差小, 层间剪切应力小,脱模后弹性 回跳大,故收缩也可适量的减小,料温高、收缩大,但方向性小。因此在成型 时调整模温、压力、注塑速度及冷却时间等诸因素也可适当改变塑件收缩情况。
模具设计时根据各种塑料的收缩范围,塑件壁厚、形状,进料口形式尺寸及分布情况,按经验确定塑件各部 位的收缩率,再来计算型腔尺寸。对塑件及难以掌握收缩率时,一般宜用如下方法设计模具:
①对塑件外径取较小收缩率,内径取较大收缩率,以留有试模后修正的余地。
②试模确定浇注系统形式、尺寸及成型条件。
③要后处理的塑件经后处理确定尺寸变化情况(测量时在脱模后24小时以后)。
④按实际收缩情况修正模具。
⑤再试模并可适当地改变工艺条件略微修正收缩值以满足塑件要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聚酯)
"1号"PET常用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
使用:耐热至65℃,耐冷至-2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并且,科学家发现,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对睾丸具有毒性。
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乘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注意:饮料瓶别循环使用装热水。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要装酒、油等物质。
聚氯乙烯
"3号"PVC常用于:常见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很少用于食品包装。
使用:这种材质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只能耐热80 ℃,高温时容易产生有害物质,甚至连制造的过程中都会释放有毒物。若随食物进入人体,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较少用于包装食品。如果使用,千万不要让它受热。难清洗易残留,不要循环使用。若装饮品不要购买。
注意: 不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其他塑料
"7号"PC其它类常用于:水壶、水杯、奶瓶。
使用: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奶瓶中,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副教授林汉华称,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只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因此,小心为上,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时要格外注意。
折叠健康危害
塑料包装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大、抗冲击性好、透明、防潮、美观、化学性能稳定、韧性好且防腐蚀等优点,在包装领域广泛取代了金属、木材、纸张、玻璃、皮革等,因此,塑料包装对减轻我国的资源、能源压力起到了的作用。但是,塑料包装材料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其自然降解时间长,有的长达100年以上。塑料的不易降解性,导致其废弃物长期存在下去。而且,往往消费一次即被丢弃,故塑料包装废弃物成为一个越来越的环境问题,形成了所谓的"白色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就迫在眉睫。
健康小知识
代号为5的塑料制品耐温达130度,可装热水、用微波加热
颜色越深的吸管越不安全
塑料碗与仿瓷碗应减少使用
不要使用深颜色的塑料碗
仿瓷餐具不能盛酸性物
矿泉水瓶、纯净水桶代号"1"
塑料瓶可以储放干性物品
代号为5的水瓶耐高温,可重复使用
合格的塑料餐盒标有"5"pp,并盒盖上有个透气小孔 由于塑料都会添加某些添加剂,塑料的颜色越深,说明添加的添加剂越深,或者说残留的有害物质越多,不安全,而pp代表聚丙烯,不适合做塑料餐盒,主要不环保。
二、根据塑料的理化特性
1、热固性塑料: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能固化或具有不溶特性的塑料,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2、热塑性塑料:指加热后会熔化,可流动至模具冷却后成型,再加热后又会熔化的塑料;即可运用加热及冷却,使其产生可逆变化,是所谓的物理变化。
塑料用途广泛,很多一次性消费品都是塑料制成,它可塑性强、、防水且价格便宜,仅靠禁塑令、征税和技术研发是不足以让人们产生根本性改变的。
比如受到很多研究者追捧的技术手段,包括提高回收技术、用藻类或者淀粉制作可生物降解塑料,用小蜡冥或者突变细菌“吃掉”塑料废物等等,这些手段进入市场缓慢又成本高昂,且有额外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消耗问题,用它们来促进限塑会很缓慢。
仅通过一些宣传活动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但通过媒体关注环保和宣布一些社会规范(可接受行为的不成文规则),可以提高公众对某个问题的认识,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