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无形是通过作价评估的方式进行出资入股的。
根据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股东是可以被允许用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来出资的,这两项都属于无形资产。
但是需要进行作价评估,也就是将该项无形资产进行货币化,以货币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如何被体现呢?
这就需要作价评估了,而作价评估是需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及其评估师进行评估,并且依法依规出具资产评估报告。
那么无形资产评估和实缴具体流程是怎样的呢?
假如用专利进行出资入股,那么该项专利在股东名下,然后委托评估机构进行作价评估,出具资产评估报告后,接下来将该项专利转移到公司名下,这就是一个出资的流程,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出资还是实缴出资呢!
作价评估+所有权变更是非常重要的两步,完成这两步就基本完成无形资产实缴出资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比较少听过无形资产增资的事情,把增资的流程介绍一下,给大家多一个技术出资的选择和方向。
步 :收集材料定制方案,写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经济增长模型和利润。
这步的核心是定制方案,就是根据现有发展模型,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预期评估额度,如果评估额度达不到可以要求补充一些更加合适的材料,根据材料预测是否能够达到预测模型,核心在于合理的准备材料和提供合适的数据,有些材料是需要排除,有些材料比较有用!
第二步 根据评估模型出具评估报告
根据评估模型,两个以上评估师对评估模型的数据,以及技术参数,行业增长率,技术分成率,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取证写入评估报告,以及技术的垄断性,性,性进行合理的评估。后给出评估价值和额度。
第三步 财产转移---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对股东投入到公司的无形资产是否已移交给公司、是否已登记入账、并办理了相关财产转移手续进行专项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该审计报告是提供给工商局办理登记的必要文件。,然后签署技术转移审计。
第四步 无形资产验资
根据已经出具的无形资产评估报告、财产转移审计报告,进行注册资本出资审验,并出具无形资产验资报告。后开具验资报告,评估审计流程才算完成。
第五步 办理工商执照变更
根据已经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财产转移审计报告、验资报告,及变更登记申请书等企业申报材料,到所属工商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册资本变更登记备案。
无形资产指的是企业所拥有的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其包括商业秘密、特许经营权、著作权、商誉、专利权、商标权等,是一种一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并预期会带来经营效益、能以货币计量的资产。
从价值创造的层面来讲,无形资产是指由企业创新活动、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实践所形成的非物质形态的价值创造来源,它具体体现在企业的探索能力、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等三方面。
无形资产评估流程:
资产评估目的的确定
(一)资产评估目的需要在评估委托合同中明确约定
(二)法定评估与非法定业务的评估目的确定
法定评估的评估目的通常是由法律、法规规定,因此法定评估业务的评估目的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非法定业务的评估目的可以依据协商原则确定。
资产评估目的通常按照其经济行为可以分为转让定价目的,抵、质押目的;公司设立、改制、增资目的;财务报告目的;税收目的和司法诉讼目的等。
(三)常见的评估目的(即引起评估的经济行为)
评估目的说明
转让定价
(常见)为标的资产转让定价提供参考
国有产权转让、收购非国有资产、资产转让、置换以及以非货币资产偿还债务等都是涉及资产转让行为目的的法定评估
抵、质押为常见的包括:房地产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珠宝质押目的的评估
公司设立、改制、增资非货币资产出资行为(事实上属于评估定价)
整体或部分改制、改建分类(1)企业整体或部分改制、改建为有限公司
(2)股份公司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建
(3)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说明(1)核实有限责任公司可用于出资资产的市场价值扣除负债后的净资产价值是否不低于其用于折股的审计后的净资产账面价值
(2)国有控股、参股有限责任公司改建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导致拟改建公司股权结构及比例发生变化的情况,对拟改建公司的整体资产进行评估(法定评估)。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实质是非货币资产增资
企业债权转股权债权转股权的作价出资金额不得该债权的评估值
财务报吿(尚属非法定评估)1.会计准则中的《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股份支付》《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及《存货》《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租赁》。
2.如果没有遵循会计准则和评估准则的相关规定,评估机构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连带责任。
税收通常是为税务机关计量相关税金提供计税基础,还包括提供财产转移定价公允性的鉴证评估。
司法诉讼司法评估法院直接委托,属于司法判决或执行程序的组成部分
诉讼协助评估诉讼当事人或律师的委托,当事人自愿决定评估
无形资产评估注意事项:
1、深入分析历史与前景:依据获取的信息,着重分析无形资产及其同类物的历史应用成效与未来应用潜力,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预测经济收益的可实现性,并考量收益法的适用性。
2、明确区分与细致分析收益:合理预估无形资产带来的预期收益,清晰区分其与其他资产产生的收益,细致考察预期变动、收益时长、相关成本、配套资产、现金流及风险因素。
3、统一收益与贴现率口径:确保预期收益的计量口径与所采用的贴现率保持一致,以增强评估结果的一致性与合理性。
4、科学估算折现率:综合考量实施无形资产的风险因素及货币时间价值,立合理地设定无形资产折现率,避免与企业或其他资产折现率混淆。
5、综合判定收益期限:全面分析无形资产的剩余经济寿命与法定寿命,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从而合理确定其收益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