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的表面改性是指需要改变粉末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满足现代新材料的发展,适应新技术和新工艺。粉末的表面改性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天然重晶石粉体表面改性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机械和其他方法进行的粉末表面的处理,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改变重晶石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或它以一种新的功能,以满足现代化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应用。
物理涂层是在粉末表面处理或树脂等对粉末表面进行的处理。物理涂层改性过程中应用冷、热两种方法可实现。主要影响因素的颗粒形状表面积,孔隙度,涂布剂,涂覆过程等的表面涂层处理效果。化学涂层是指被吸附的表面上的无机粉末或颗粒的表面上的化学反应,采用涂覆与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颗粒与表面改性的方法。目前高能量表面改性技术复杂、成本高,很难实现大规模工业化。
天然重晶石粉的表面改性技术分为湿式和干式两种方法。干法改性工艺是指在干燥状态下的粉末或干燥后的分散体的表面改性,同时添加表面改性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表面改性过程。无机粉末的表面物理涂覆、化学包覆、机械化学和部分胶囊化改性常用这种工艺。湿法改性过程中固定比或浆液的固体含量为添加表面改性剂和添加剂,在粉末表面的搅拌和温度条件下的变形过程。湿法工艺中通常使用的反应罐,包覆改性后的过滤和脱水。通过该方法改性的沉淀反应包覆的无机表面改性剂的使用。
改性通常使用金属粉末的表面改性,如硅烷,钛酸盐,铝酸盐,锆铝酸盐,有机铬等偶联剂,有机盐和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磷酸酯,不饱和有机酸,水溶性聚合物。因此选择的范围大,实现应用时要考虑表面性能,改性的产品的质量要求,使用表面改性技术,表面改性剂的成本等因素等。
重晶石制粉一般分为重晶石粗粉加工(0―3MM),细粉加工(20目-400目),以及重晶石的超细粉深加工(400目-1250目)和微粉加工(1250目―3250目)四种类型。
步骤:
阶段:破碎重晶石大块物料经破碎机破碎到能进入磨粉机的入料细度(15mm-50mm)。
第二阶段:磨粉破碎后的重晶石小块物料经提升机送至料仓,再经振动给料机将其均匀定量的送入磨机研磨室内进行研磨。细粉加工可选用LM立式辊磨机、MTW欧版磨、5X欧版智能磨;超细粉加工可选用MW环辊微粉磨、LUM超细立磨;粗粉加工可选用CM欧式粗粉磨。
第三阶段:分级粉磨后的物料经选粉机进行分级,不合格的粉子被选粉机分级后返回主机重新粉磨。
第四阶段:集粉符合细度的粉子随气流经管道进入收尘器内进行分离收集,收集的成品粉子经出料口由输送装置送至成品料仓,再统一用装粉罐车或者自动打包机进行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