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我国内蒙古发现的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遗址中就有大量玉器出土。
兴隆洼文化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玉器从那时开始就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并且不间断地一直延续到现在。
出土于兴隆洼遗址的玉玦
我们知道,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没有中断而且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而中国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贯穿了历史进程的每个角落。
纵观中国玉器发展史,每个时代的玉器特征各不相同,在这些极富时代特色的玉器发展过程中,曾经形成过若干次的发展高峰,这些玉器时期所展现出的辉煌成就,正是文明生生不息有力的历史佐证。
台北故宫藏战国白玉龙纹环
具体来说,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经历过三个时期。
中国玉器的个高峰出现在新石器时期。
中国玉器的萌芽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今天的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很可能就是中国古代玉器早的发源地。
中国玉器早期的发展进程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玉文化分布区域主要有三大板块。
一是以红山文化玉器为代表的东北、华北地区的夷玉板块。
出土于内蒙古赤峰的红山文化玉龙
二是以良渚文化玉器为代表的长江以南中部地区的越玉板块。
出土于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玉琮
三是以齐家文化玉器为代表的西北地区的羌玉板块。
出土于甘肃静宁的齐家文化玉琮
玉文化这三大板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共同发展中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并有交汇融合,终一起共同造就了我国古代玉器发展的个高峰。
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是汉代。
西周至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而玉器发展到汉代时形成了第二个高峰。
因为的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在百家争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君子“比德于玉”等一系列丰富的儒家文化思想使玉器除了继续承载着祭祀天地的功能外,又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重要物质载体。
台北故宫藏汉代谷纹玉壁
因此,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越来越趋向理性化和规范化,由于凝结着深厚的理性因素,所以汉代玉器在审美上体现出神圣、工整的时代特色。
出土于陕西咸阳的汉代圆雕白玉熊
由此可以看出,汉代玉器在继承战国玉雕精华的同时,继续有所发展,并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
据了解,汉代玉器可分为社玉、葬玉、饰玉和陈设玉四大类。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
出土于安徽巢湖的汉代朱雀踏虎衔环玉卮
汉代朱雀踏虎衔环玉卮(局部)
汉代玉器的雕刻手法也日趋多样,精雕细琢的玉器屡见不鲜。透雕更加普遍,使玉器更显立体感。在汉代,以简练的雕刻风格影响后代,这种表现手法常被人们称之为“汉八刀”,特别是以玉翁仲、玉蝉、玉猪为代表,这是汉代玉器雕刻的一大特色。
台北故宫藏汉代玉蝉
台北故宫藏汉代玉猪
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是清代乾隆年间。
随着唐宋元明之后玉器加工工艺和技法日臻完善,玉雕艺术逐渐步入程式化发展的阶段,各种玉雕技法和艺术理念的日渐成熟,进一步促进了玉器生产的蓬勃发展。
子冈牌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到了清代乾隆年间,随着清用兵西域,平定了准噶尔叛乱之后,打通了和田玉运往内地的通道,恢复了和田玉料的供应,从根本上解决了玉雕材料的来源问题。
北京故宫藏清乾隆白玉蚩尤环
加上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玉器,在其当政期间更是不遗余力地制作了包括“大禹治水玉山子”在内的诸多玉雕,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玉器发展走向了一个前所未及的。
北京故宫藏大禹治水玉山子
北京故宫藏大禹治水玉山子(局部1)
北京故宫藏大禹治水玉山子(局部2)
乾隆时期的玉雕艺术吸收了不少外来文化的营养。比如乾隆皇帝爱不释手的“痕都斯坦玉器”,这种玉器具有强烈的伊斯兰艺术风格,胎薄如纸、线条刚劲,玉器表面光可鉴影。
台北故宫藏痕都斯坦风格嵌宝花边白玉盘
台北故宫藏痕都斯坦风格玉碗
乾隆时期的玉器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富,作品之众多,使用之广泛,都是历朝历代的。
北京故宫藏清乾隆青玉双猴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在乾隆皇帝的大力倡导下,清代乾隆年间的达官贵人都成了玉器收藏家,全民掀起了藏玉热潮,因这此一时期又被称作藏玉时期。
乾隆年间中国玉器的发展达到了的,大到陈列品摆件,小到生活用品和装饰品,玉器在紫禁城中无处不在。
乾隆时代玉器形态多种多样、图案丰富多彩、做工技艺,从弘扬玉文化的角度出发,乾隆一朝为中国玉器发展做出的贡献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湖南哈布斯堡展览有限公司,有藏品需要出手的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