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是贩盐船户,他曾随父在水上漂泊。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邂逅捏塑面人的艺人,被这门手艺深深吸引,遂拜师学艺,从此靠着捏面人走街串巷糊口谋生。1901 年,17 岁的王琦来到景德镇,这座以瓷业的城市,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在这里,他看到众多绘瓷能工巧匠的技艺,内心深受触动。当时,以画瓷像著称的前清秀才邓碧珊接纳了他,王琦拜入其门下,开始系统学习陶瓷绘画艺术与人像绘画艺术。他不仅钻研彩绘瓷像,还刻苦学习诗文、书法,绘画功力日益深厚,加之自身聪颖过人,很快便了老师,在景德镇瓷艺界崭露头角。
1916 年,浮梁知事程安赠予王琦 “神乎技艺” 的匾额,王琦声名远扬,邀约不断,收入颇丰。同年,他与王大凡前往上海参观海上画派画展,接触到扬州八怪,尤其钟情于黄慎的画风。黄慎以狂草笔法作人物画,这让王琦深受启发。此后,他融合自身捏人像、雕塑、画瓷像的经验,吸收西洋画阴阳彩瓷技法,特画风:用西画明暗技法描绘人物头像,以写意笔法勾勒衣纹,线条自由奔放,粉彩绘制的人物脸面立体感十足,新颖别致。他作画时豪放用笔、富于变化,花鸟鱼虫皆栩栩如生,还擅长作诗、填词、作曲,书法亦佳,成为景德镇瓷绘家中的人物,人送外号 “西法头子”。尽管深受黄慎画风影响,但王琦也为景德镇陶瓷艺术注入了新鲜活力,率先引入西洋画技法,其典雅飘逸、狂放崎岖的画风树一帜。
王琦的瓷板画一大显著特色便是中西画法的精妙融合,堪称开瓷上绘画新风。在传统中国瓷绘基础上,他大胆借鉴西洋画的明暗光影技法,为作品注入全新活力。他用西画的明暗对比来塑造人物头像,让人物面部立体感陡增,一改传统瓷绘人物面部相对扁平的观感。以其《渔翁图》为例,渔翁的面部,高光与阴影分布自然,鼻梁、颧骨、下颌的明暗变化细腻真实,如受光面的肌肤质感与背光面的含蓄深沉,呈现出渔翁饱经风霜的面容,仿若一位真实的老者立于眼前。而在人物服饰、背景等部分,他又以中国传统的写意笔法勾勒、渲染,线条奔放洒脱,墨色浓淡相宜,虚实相生,与西洋画式的面部形成鲜明对比又统一,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诗意韵味,又展现出西方绘画的逼真效果,使画面层次丰富,生动鲜活,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