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阶段
一是认证的申请和评定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受理并对接受申请的供方质量体系进行检查评价,决定能否批准认证和予以注册,并颁发合格证书。
二是对获准认证的供方质量体系进行日常监督管理阶段,目的是使获准认证的供方质量体系在认证有效期内持续符合相应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
具体程序
申请:(1)认证申请的提出、(2)认证申请的审查与批准;
检查与评定:(3)文件审查、(4)现场检查前的准备、(5)现场检查与评定、(6)提出检查报告;
审批与注册发证:(7)审批、(8)注册发证;
获准认证后的监督管理:(9)供方通报、(10)监督检查、(11)认证暂停或撤销、(12)认证有效期的延长。
认证的机构是第三方质量体系评价机构。要使供方质量体系认证能有公正性和可信性,认证由与被认证单位(供方)在经济上没有利害关系,行政上没有隶属关系的第三方机构来承担。而这个机构除拥有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人员、符合要求的资源和程序外,还以其优良的认证实践来赢得的支持和社会的信任,具有性和公正性。
随着上述品质活动的迅速发展,各国的认证机构在进行产品品质认证的时候,逐渐增加了对企业的品质体系进行审核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品质活动的发展。到了70年代后期,英国一家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开展了单的品质体系的认证业务,使品质活动由第二方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更加推动了品质活动的迅速发展。
通过三年的实践,BSI认为,这种品质体系的认证适应面广,灵活性大,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于是,在1979年向ISO提交了一项建议。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决定在ISO的认证的“品质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品质”。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了“品质技术”(即TC176)着手这一工作,从而导致了“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健全了单的品质体系认证的制度,一方面扩大了原有品质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新的的品质体系认证机构的诞生。
申请认证。
企业在推行ISO9000之前,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对上述各推行步骤进行周密的策划,并给出时间上和活动内容上的具体安排,以确保得到更有效的实施效果。
企业经过若干次内审并逐步纠正后,若认为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符合所选标准的要求(具体体现为内审所发现的不符合项较少时),便可申请外部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