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离不开音乐,古丝绸之路给中国音乐带来的影响很大。诸如琵琶、箜篌、筚篥、胡笳、胡角、胡笛等都是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
琵琶,马背民族喜欢的乐器
《释名》:“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
琵琶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古苏美尔人发明的。东传西域龟兹后,再传中原。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枇杷”条称:“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但有学者认为《释名》对琵琶得名的解释并不一定正确,古梵语称琵琶为“Bharbhu”,读音与“琵琶”十分相近,或应源于此。琵琶因出胡中,中原人又称之为“胡琴”,所谓“对牛弹琴”之琴,其实是指琵琶。
早期汉语将琵琶写作“批把”、“枇杷”、“鞞婆”。那么,为何又写作“琵琶”?魏晋时,文人间流行弹琵琶,所以取“琴”、“瑟”等乐器之字形和“批”、“把”之读音,创造出了新字“琵”和“琶”,为这种乐器定名。
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擅弹琵琶,在南京东晋古墓中发现的多个砖印“竹林七贤”壁画,阮咸都是“弹琵琶”形象,后人干脆用“阮咸”或“阮”来代指琵琶,琵琶别称“阮咸”就是这么来的。
琵琶有直颈与曲颈和四弦与五弦之分。其中的直颈琵琶,一说是在中国本土乐器鼗(俗称“拨浪鼓”的长柄摇鼓)发展起来的,由秦朝时修北方长城的役夫所发明,故俗称“秦汉子”,阮咸弹的就是直颈“秦汉子”,又称“秦琵琶”。另据西晋傅玄《琵琶赋》,汉武帝遣乌孙公主刘细君和亲,远嫁乌孙国王,为让她在道上不寂寞,令乐工“裁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之乐”,这种乐器可称“汉琵琶”。
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入的是曲颈琵琶。唐杜佑《通典·乐四》“丝”条称:“曲项,形制稍大,本出胡中,俗传是汉制。”曲颈琵琶是马背民族喜欢的乐器,俗称“胡琵琶”,因为早从西域龟兹国传入,又称“龟兹琵琶”,因适合骑行时弹奏,成为古丝绸之路沿途受欢迎的乐器之一,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称:“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表现力丰富,弹奏方式简单,很快在中原地区流行开来。到隋唐时,琵琶成为当时燕乐乐队中主要的乐器,产生了一批极富艺术感染力的琵琶奏曲,如《凉州》、《薄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