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
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在配色过程中,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本文就塑料配色程序与配色方法。
配色的准确建立在选准确颜(染)料的基础上,颜(染)料选择建立在对制品所达效果的理解和对样品的观察上,理解和观察样品依赖于配色人员的经验与技巧。如今有许多单位采用仪器配色,但还有一些单位仍采用人工目测的方法进行配色。人工目测的配色方法虽然简单,但要求目测人员有丰富的经验。两个物体在同一光源(如日光)下看时,其颜色则可能是不同的。同样,对于一个观察者来说,两个物体的颜色可能是完全一样的;而对于另一个观察者来说,则又可能是不一样的。我们称这两个物体为条件等色体或叫条件等色对,也有称之为条件配色体或可变配色体。如果要求两个物体在任何光源下看起来都一样,则意味着这两个物体的分光反射曲线相同。这种配色叫做非条件配色或不可变色配色。不可变配色要求在配色样品中使用相同的着色剂。要想把塑料的色彩调到不可变配色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同一种颜料的分散度在不同的塑料中各不相同;在一种塑料中,有时需要进行消色或调色,以清除原塑料中的其他色调;而在另一种塑料中,则可能不需要进行这种调整。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在实际配色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了,不去追求不可变配色。既然我们所配的颜色都是可变配色,那么我们应以哪个条件为准呢?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原则是尽量模拟产品终使用的环境进行观察配色。如产品终是在户外使用,那么在配色时也应该在自然光下进行选色。
如果(定性)知道样品所用的是何种配方的着色剂,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算出该配方中各种颜(染)料的实际用量。但往往不知道样品使用的着色剂的配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样品的色度坐标来配色。有许多分析的和经验的关系,用来选择适当着色剂配方,并确定应用于每种配方的浓度。这些关系的建立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采用计算机可使整个颜色配色过程的时间缩短到十几分钟。
一种颜色可以由含有不同颜料的几个配方配出。这些配方的性能特点和成份互不相同。可以用配色仪器和计算机得出一种颜色的多种配方,供配色的操作人员选择,看看到底是用少量昂贵的有机颜料经济,还是用大量廉价的无机颜料合算,使人们有较大的选择范围。
另外,荧光材料的仪器配色和目测配色都很困难,这是因为荧光是一个新的变量,两个试样在不同的光源下比较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仅光源会影响对试样的观察,入射光与观察位置间的角度也会影响对试样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