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萍紫砂壶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 图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文人王文柏对珠圆玉润的宜兴紫砂由衷地毛病。小小的、湿润质朴的紫砂壶更是深得文化人的宠爱,世间茶具称为首。
一件紫砂工艺品的成功,要经过十到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要完成这些工序,一是要靠艺人们的制作技艺,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具,两者缺一不可。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手工成型的关键在于泥胚成型技巧的规范恰到好处及表面的精细加工。精细的刮平修正,可以使器形结构更加严谨,轮廓线条分明得体,筋囊文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浑然一体的制作要求。

徐秀棠与山谷著《紫砂入门十讲》之“茶壶的使用和保养方法”中提到新壶初养,“新壶购置回来后,可用细砂布稍加磨擦,千万不能用粗砂布打磨,以防伤害表皮。先用水或布洗拭去表面的尘灰和内里的陶屑,然后放入较浓的茶叶水锅里,或者连同茶叶,小火煮沸,沸后不久即可熄火,用余热焖壶直到茶水稍凉,再点火煮沸,如此再三,可使新壶土味尽去,也使新壶如初次受到滋养。待完成此工序后,取出新壶自然晾干,使可沏茶使用。但这也并不是必要的程序,其实新壶到手,洗净后用开水泡上两次,即可沏茶。”

潘壶
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畲,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称为“潘壶”。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

仿古壶
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另说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 ;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汉铎壶
汉铎,即汉朝之铎。汉铎,即汉朝之铎。《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它是器物的名称。具体地说形状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梅调鼎(1839—1906年)字友竹,号赧翁,慈溪人,长期在慈城居住。有人称赞他是清代书法家中成就高的一位。其为之作铭的汉铎壶可算是目前在紫砂历史上据研究价值的汉铎壶了。

当代茶文化推广者,以茶为媒的东方生活美学平台。近两百名编辑专注于茶垂直领域,深入核心产区,瞭望茶界生态。将级茶学知识,深度茶道文化,变为更适于读懂和交流的原创内容。学茶、懂茶、品茶,致力于拓展茶文化与东方生活美学的影响范围与深度。

北京聚宝荟艺术品鉴定中心为你提供的“蒋丽萍紫砂壶”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推荐信息

茶具>茶壶>蒋丽萍紫砂壶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5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