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底部进水系统——解决底部污物,有机物,树叶,污泥等,也叫底排管道:
底排管道(很多称其为自动排污管道)。顾名思义,是预埋在鱼池底部的管道,用于收集鱼类粪便、枯草落叶等沉底类污物,通过底排管道进入过滤池的中转仓或者沉淀仓参与过滤。管道材质选用UPVC给水管,管道规格视鱼池储水量而定(常用75、90、110)。底排口的选择需要根据鱼池面积大小和蓄水量做合理规划,以110的管道为例,鱼池底部的坡度在8%的时候,底排管的有效吸污能力大概直径为3.5米,鱼池底部的坡度在12%的时候,底排管的有效吸污能力大概直径为5米。管道尽量直达沉淀池,或根据现场情况采用45度(别称135度)弯头调节,尽量不选用90度(别称直角)弯头,鱼池的底排口位置记得要加导流板(也叫飞碟)。浇筑混泥土时不要没过管口,若浇筑混泥土较深,可在管口加直接(可插拔管道)与混泥土平面齐平,切不可直接加水管(因为插拔方式为内插时对于管道损程度小)。
2、面部面水收纳系统——解决将飘浮水面的灰尘树叶等所有飘浮物。
面部面水管道也叫面排管道。用于收集鱼池表面落叶、泡沫等悬浮污物,通过面排管进入沉淀池参与过滤。面排管预埋高度在水位线下25-30cm处,管口预留1左右,待全部安装完毕后裁除部分管道,安装弯头,连接面排收集器,面排收集器高度与水位线齐平,弯头连接处不打胶水,可视情况转动弯头调节水位线。
3、中水收集管——收集悬浮在鱼池水体中间的颗粒杂质。
净化水质、小技巧
现在露天鱼池很受欢迎,在室外的空地上设置一处鱼池,闲暇时光和家人一起赏鱼,是非常有情调的一件事,但是,因为是在室外,所以遮挡不是很好,会飘进很多的垃圾,加上鱼食的腐烂,会让鱼池的水变浑浊、变绿,处理起来非常麻烦,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种让水变清的技巧。
一、硝化菌
投放硝化菌是必要的,因为硝化菌能够净化鱼池中的杂质,并且还能在鱼池这种环境中很好的生存,能消除氨的含量增长,硝化菌一般都存活在柱跟生化球上,大家如果感觉自己的鱼池并不是那么清澈的话,可以到乐鲤商场购买大和益生菌跟柱、生化球,然后放置在鱼池过滤里面,就能让微生物来帮助你清洁鱼池啦。
二、鱼池要大、鱼的密度要小
道理很简单,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如果空间足够大的话,建议大家在设计鱼池的时候还是要设计的足够大,这样能给鱼带来很好的生存空间,并且看起来还很高大上,因为空间的,所以也不容易被杂质污染水质,鱼的密度小一些,也能避免鱼的生病和食物不够吃的情况。
三、做好防晒
因为阳光的照射,会让水池的温度增高,也会加快水池中藻类植物的快速生长,从而就会让鱼池变绿,并且阳光的强烈照射会让水池里面的氧气减少,威胁鱼儿的生存环境,如果周围实在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遮挡,建议大家在旁边建造一个可移动的遮阳棚,在阳光照射很严重的时候适当的遮阳。
四、喂食要适量
喂食过多的话就会导致水质变差,因为过多的鱼食食用不完,导致鱼食在水池中腐烂,然后就会有一部分漂浮在水面上,导致水面有一层漂浮物,看起来非常油。
鱼池水循环周期一般两小时循环一次,如果养鱼密度比较大应采每小时循环一次,过滤池的水至少要在仓内停留10~15分钟,以便微生物、硝化菌的培养、反应和自然沉淀。在修建鱼池和布管时,进出水管道要设计合理,鱼池不能出现死水区,要让水在整池中旋转起来。
过滤池过水方式
一般传统过滤的过水方式有两种,翻水管、翻水板。两种方式有优点,也有局限性。
翻水管的过水方式,顾名思义,就是从上进入下过滤,是通过隔墙内的翻水管道来实现的。翻水管道的放置方向有两种,一种是高进水低出水,一种是一号仓高进高出其余低进水高出水,我们建议第二种方式。
翻水板的过水方式,是利用两块高低错落的石板来改变水流方向,起到改变水流方向的目的。优点在于过滤仓过小时不会影响施工。缺点在于,板的高度很难调整,施工要开槽,相对难度大。
过水量
对于50吨以内的鱼池,每小时过滤量建议2-3次,比如水量30吨,那么每小时过滤60吨到90吨是比较理想的,也不是说要越快越好,是要根据管道来选择合理的吨位。数据仅供参考,还是要结合设计方案和需求来确定大小。
过水量有一个影响因素,是过滤材料的选择方面,溪留锦鱼池材料基本为毛刷加藤棉的方式,很多客户会要求屋,生化球,珊瑚石一类的材料,这些材料过水性,比毛刷和腾棉是要差的,所以水的选择,就需要相应地减小。
你的鱼池过滤系统吗?
对于喜欢饲养观赏鱼的鱼友,或者在酒店、公园建设景观鱼池的甲方来说,如何能的处理景观水,让鱼池干净清澈是一个并且重要的过程!那么这就需要的鱼池过滤器来妥善处理景观水,完成鱼池净化。
我们先从景观水处理这一块开始了解。
景观水通常被奉为两种类型:一种呢就是天然形成,大自然赋予的,比如天然的小湖,天然的池塘等等。
另外一种呢就是人工制造的人工水景,例如喷泉,人工湖、小区水景、庭院池塘、别墅鱼池等。
人工水景往往很难进行自我净化,即使能进行自我净化,但是效率也非常低下,而且容易受到各种污染。比如:大气里外来有机物的污染,景观水内部生物不断繁殖所积累的有机化合物等等。虽然污染物细小,但是堆积起来很容易影响景观水的水质。
因此采用生化过滤系统,培养丰富的生物群落,硝化、光合菌、净水菌等几十种菌种。这样就可以使得水在流过菌床的时候分解掉水里面那些富营养物和各种微小体,这样景观水的净化将完成的干净又!
鱼池过滤系统要点讲解:
鱼池内的水,要先集中到某一个过滤仓,一般是沉淀仓。集中的方式,就是通过底排管、面排管两种管道,底排管主要是收集鱼池底部及下层污水,面排管主要收集表面污物。
底排管的型号
对于大多数鱼,底排管能用上的型号为三种,75管、90管、110管。一般水深在120公分以内,面积在40平方内,均可以用75管。75管的根数,要根据具体的鱼池尺寸和设备来决定;水深在120-150公分,面积在100平方内,建议用90管作为底排管;100平方以上鱼池,建议用110管作为底排管。
底排管的分布
斜坡在20公分左右的,每一个管口的吸污能力,一般在半径1.2米-1.5米。如果希望吸污范围更大,斜坡就需要更大,但是这样一来,鱼池的美观程度、施工难度、水体体积就会减少。所以单个口一般不超过6平方米,比如30平方鱼池,少需要5个底排口,75管根数在3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