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雾废气处理设备PP板卧式酸雾净化塔具有阻力小、能耗省、噪音低、处理,能处理氯化体(HCL)、氟化体(HF)、氨气(NH3)、硫酸雾(H2SO4)、铬酸雾(CrO3)、氰氢酸气体(HCF)、碱蒸气(NaOH)、硫化体(H2S)等气体的新型净化塔,它具有净化、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耐腐蚀、耐老化性能好,重量轻的特点。它适用于排放一定浓度的腐蚀性酸雾气体,主要用于化工、电子、、学院、研究中心等场所。
酸雾废气处理设备
如果使用节能灯,只需要一个11瓦的灯泡,全年用电只有2度,电费为8元4角,加上灯泡本身的15元,全年的费用仅有23元4角。节能灯取代白炽灯进入寻常百姓家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且,我国紧凑型节能灯制造技术经过2年的锤炼,已经成熟,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使用要求。那么如何选择真正的节能灯呢?有这样几个小窍门:一,要看有没有的检验报告;二,要看产品的外包装,包括产品的商标、功率、标记的内容。
结构:不锈钢喷淋塔
卧式喷淋净化塔为长方体结构形式,包括塔体,该塔体内部依次水平地设有进风段、至少一组由喷淋吸收段和填料吸收段组成的酸雾吸收段、隔水段、除雾段和出风段;所述喷淋吸收段设有喷淋系统,该喷淋系统设有多个喷嘴,且该喷嘴的喷液方向与酸性气体流动的方向相反,所述塔体为水平放置,使酸性气体能水平通过喷淋净化塔。酸雾净化塔为玻PP板焊接成型,结构紧凑,耐腐蚀,耐高温,外表光滑;除水部份:塑料制隔离式产生水气分离;喷水部:高压喷水产生雾状,分左右两段扩大接触处理提高功能;填充物: PP 质一体成型空心球填料;循环水槽需有防溢水口,排放管;观察窗:透明有机玻璃板制;自动加水装置:浮球液面自动控制式;加药泵:采用耐腐蚀液下泵。
酸雾废气处理设备
原理:
工作时,酸性气体从进风段进入喷淋净化塔,在通风机的动力作用下,迅速充满进风段,经过级喷淋段时,酸性气体与喷嘴喷出液方向相同,气相中酸性物质与吸收液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然后均匀的通过级填料吸收段,反应生成的可溶性盐类随吸收液流入底部的储液段中,从而清除掉酸性气体中酸性物质。此时气相流到隔水段除掉其中残留的吸收液,接着通过除雾段进一步清除其中残留的雾滴,后通过出风段排入大气。
经测定分析,硫酸雾净化率可达93%,净化率可达90%,雾净化率可达98%,对酸雾净化性能技术指标达到国内水平。
其化学吸收反应方程式如下(吸收液NaOH):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NO3=NaNO3+H2O
NaOH+HCL=NaCL+H2O NaOH+HNO2=NaNO2+H2O
河南酸雾废气处理设备设备维护
安装:
1、安装前对各部件进行清点及检查,如有缺损或变形,要进行补齐修整后方可安装。
2、净化塔安装在同一水平的混凝土基础上。
3、净化塔组装及喷雾管道及配件的连接严密,以防漏液。
4、安装完毕后,清除塔内及喷雾循环管道内及滤料环中的杂物,以免堵塞滤液器及喷嘴。
酸雾废气处理设备维护:
1、贮液箱中NaOH溶液浓度应保持在2-6%范围内(PH值10左右)。
2、当浓度低于2%时,加注NaOH溶液(PH值7左右)。
3、贮液箱中由酸碱中和生成的盐浓度20%时或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更换溶液(根据中和液的清洁程度)。
4、净化塔配有填料进口和出料口,方便空心球的定期更换。
酸雾废气处理设备
其相应的浓缩液电导率达(644168S/cm),总磷浓度达(4.94.9mg/L)。中空纤维微滤膜由于的曝气以及定期的化学反冲洗能够连续稳定运行15天,其膜间压力大部分时间能够达到15kPa。同时,该混合工艺仅需要污水作为进水,无需添加任何物质,与传统的铂金阴极相比其价格更为低廉,为生物阴极微生物脱盐细胞在污水净化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完解决方案。15年9月14~15日,首届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相关在校生研究成果展示会在深圳展览中心举行。保养:
1、风机及水泵的电机采取防雨措施(露天室外摆放),以防电机受潮。
2、净化塔有专人负责管理,经常检查;风机和水泵运转是否正常,滤液器及喷嘴是否堵塞,液位是否正常,浮球是否失灵,吸收中和液溶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等等,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3、风机与水泵开关程序:
开机时,先开风机,后开水泵;
关机时,先关水泵,再关风机。
4、为防止风机的开关而引起贮液箱液位升降,故做到:
风机启动时,打开浮球供水阀;
风机停止时,先关闭浮球供水阀门。
废气治理设备厂家,求合作求发展,
酸雾废气处理设备
设备维护
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经济化和减量化。垃圾的危害在日常的垃圾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毒王二英。又称杂芑,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所以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危害非常严重。二英是一种在工业上没有用处的副产物,大约有419种类似二英的化合物被确定,实验证明,二英一旦进入,就会长久驻留并且损害多种和系统,因为其本身具有化学稳定性且容易被脂肪组织吸收,并从此长期积蓄在体内,可能透过间接的生理途径而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