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0年代后,我国从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引进了多层共挤流延膜生产线。我国引进的流延薄膜装置,小产能为500t/a,大产能为6500t/a。引进的主要设备厂家为德国Reifenhauser、Barmag、Battenfeld公司,奥地利Lenzing公司,日本三菱重工公司、意大利Colines、Dolci公司等。同时,国内部分设备生产厂商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流延膜生产线,但这时期的国产设备主要是单层的小生产线,不管在设备的机械性能,还是在产能方面,都无法与进口设备相比。
我国流延薄膜市场需求增加到约27万吨。在此刺激下,流延薄膜的全国产量同比增长18%。今后几年内估计每年需求增长约4-5万吨(即2005年30万吨、2006年35万、2006年40万吨、2008年45万吨)。以上数据表明,虽然今后几年随着我国宏观调控,中国GDP增长短期内有所放缓,但流延膜仍属于朝阳工业,年市场需求仍可保持12-17%的快速增长。
流延膜,是通过熔体流涎骤冷生产的一种无拉伸、非定向的平挤薄膜。有单层流涎和多层共挤流涎两种方式。与吹膜相比,其特点是生产速度快,产量高,薄膜的透明性、光泽性、厚度均匀性等都极为出色。由于是平挤薄膜后续工序,如印刷、复合等都极为方便,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用品、纺织品、鲜花、日用品的包装。我国流涎薄膜生产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基础较为薄弱,但发展速度较快。经过近20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流涎薄膜在包装行业已成为具有相当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朝阳产业。